浅谈《生产实习教学的三个基本阶段的作用与联系》
发文时间:2011-06-23 撰稿人:admin
【内容摘要】生产实习教学与文化技术理论教学一样,也是一种认识活动。由于它实践性强的特点,它与普通的理论教学有很大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以实习教师为主导,经过精化组织,通过实践掌握实习教材为主要途径的认识过程。
【关键词】技能、技巧、生产实习教学
生产实习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所学专业工种的操作技能技巧。根据技能技巧的形成过程和生产实习教学的教学内容,生产实习教学可以归纳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基础训练阶段、综合作业训练阶段和独立训练阶段。以下就这三个阶段的作用与联系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基础训练阶段
基础训练阶段又称基本功训练,一般指按照工序课题要求对学生进行严格的基本操作训练的第一学年。即生产实习教师通过专门选择教学作业,经过示范、讲解,使学生进行系统的模仿练习,初步形成操作的技能技巧并教会学生遵守安全技术规则和生产纪律,爱惜工、量具和材料。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的基本工艺知识、技能和技巧。发展学生的专业兴趣和认真的劳动态度,全力发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更好地掌握技能,形成道德品质和意志品质。
基础训练阶段是学生打基础的阶段,是他们学习本专业操作技能方式的阶段。该阶段训练过程管理的重点是学生操作技能技巧状态。衡量学生的实习效果、操作技能技巧状态要占相当比例,生产实习教师应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先从简单的操作开始,逐步过渡到较复杂的操作。按照生产实习大纲所规定课题内容、顺序和课时进行训练。为了使学生正确地掌握操作方式,教师在教学时应该做到: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操作方式上,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而不是机械地完成操作方式。同时注意对学生的观察和询问,了解他们对所将内容的理解程度,这时教师不应把过多时间花费在示范操作上,应对操作方式交替进行理论分析实际练习,以使学生可以很快地在实践工作中利用各个基础理论原理。同时生产实习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监督自己操作动作的习惯,支持学生对所做工作的兴趣,查明学生是否明确自己的任务及操作动作的技术要领,防止他们出项典型的错误,同时还要锻炼学生的耐力、速度和准确程序。
没有扎实的基础,就不可能有好的操作技能,也不会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因此,生产实习教师在这一阶段的教学活动中,必须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严格要求。以保证学生在生产实习教师的指导下,一丝不苟地完成操作的技能。
二、综合作业训练阶段
在掌握了技能技巧的基本功之后,既进入完善技能技巧的综合作业训练阶段,也就是进入第二学年的生产实习教学。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通过综合作业的全面训练,学生在基础训练阶段形成的技能得到巩固与完善,养成把过去学过的理论知识充分充实到具体的技能、技巧中去。并在运用技能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工作中的速度、精确性和工艺分析能力,发展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培养委托给他的工作的责任心和发展自我检查的技能,而教师在选择综合作业时,应该能使学生在完成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操作技能。而最初的综合作业应该是从事一些比较容易的生产工作。通过它能反映学生初步操作技能技巧的掌握程度,有助于生产实习教师评价每个学生的成绩,并确定对准进行个别指导。以后则应该选择使学生在练习掌握操作技能的基础上可以学到新东西的作业。这时所有的综合作业都可以具有生产任务的性质,以使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产生不断掌握新知识、新技能的愿望。
为了进一步使学生掌握各种操作方法,并能综合运用这些方法,生产实习教师应根据教学进度计划和学生操作技能的个别差异,分配给学生的综合作业内容要逐步多样化,复杂化,并实行工件轮作和设备的轮换,以达到生产实习教学大纲中对综合操作课题的要求。
与基础训练阶段一样,综合作业训练阶段的教学也是通过对学生作指导来实现的。教师在指导时应认真、仔细检查学生的作业掌握情况和完成作业的自觉程度,注重学生掌握实习工件的质量,对学生在完成综合作业时所运用的工作方法和工艺规范,生产实习教师要求学生提出根据,以便引导他们深刻理解和归纳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和技巧。
三、独立操作训练阶段
在完成了基础训练阶段和综合作业训练阶段的教学以后,既进入独立操作训练阶段的教学阶段。独立操作训练阶段是生产实习教学的最重要阶段。因为生产实习教学的目的在于学生能根据技术等级标准的要求,掌握所选专业的技艺,学会高质量完成工作,完成为熟练工人规定的生产定额。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学生不仅要巩固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和技巧,而且要在完成生产任务的过程中完善这些知识、技能和技巧。并且进一步提高操作的能力。在独立操作阶段,衡量学生实习的效果,实习工件的质量占绝大部分的比例。通过独立阶段训练的教学,学生要学会运用技术文件、工艺文件、计划文件和规范文件,能根据规定的图纸或样品制定计划或者完成新作业的计划。
在独立操作阶段训练,生产实习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指导时,必须注意发挥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防止有限制学生思维活动的意向。对着手完成的作业进行指导,在与学生一起研究技术文件,明确对工作质量的技术要求,时间定额和生产定额,讨论研究工艺过程的特点和工作中可能犯的错误,指出合理组织生产和工作地点的方式和完成作业的安全技术。但是应该注意指导应该是启发性的,切忌吩咐学生按照教师制定的方法机械地去完成任务。
生产实习教学可以归纳为三个教学阶段,每个教学阶段的目的传授给学生当时能用于其实际工作的知识,所学教材的深度不仅是达到本阶段教学目的所需要的,而且也是在后一阶段上顺利掌握教材所需要的。基础教学阶段的特点在于学生根据生产实习教学大纲的内容和范围获得本专业工种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技巧。教学的基础是逐步复杂的练习,这些练习引导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在这一阶段中,他们要熟悉操作和工作场地的合理组织,研究他们将操作的设备和将要使用的机械,熟悉这些机械的工作特点,获得使用测量工具的技能。
第二阶段的教学是第一阶段教学的继续,学生在这一阶段上加深并完善本专业工种的知识,技能和技巧,提高熟练程度。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学生能明确地确定他将完成哪些动作,能够想象按工艺要求完成工作所得的结果,能够改进完成操作方式的办法。
结束了第二阶段的教学,即进入第三教学阶段。学生在第三阶段进一步完善职工知识、技能和技巧,提高操作的熟练程度。并能掌握较复杂的技能。
综上所述:上述3个教学阶段不仅各个阶段之间,而且在每个阶段的内部都存在着内在的联系。每一个教学阶段都对其它各个阶段产生影响,但是不同的教学阶段又有不同的教学重点和侧重内容。在每个阶段上,学生不断明确对自己所操作和管理的设备的认识,不断明确对工艺过程的认识,从一个阶段过渡到另一个阶段时,他们不断充实新的知识,产生完善自己知识的需求,这就使学生有条不紊地、循序渐进地达到生产实习教学的目的——掌握本专业工种达到一定熟练程度的操作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