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代表委员话职教丨王海:成立国家大国工匠学院 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
发文时间:2025-03-12 撰稿人:admin

从“天宫”建站到“天眼”测空,从“嫦娥”奔月到“祝融”探火,从“盾构”掘进到“深中”通车……一系列大国重器、超级工程,离不开大国工匠的实干担当,无不诠释着他们对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的弘扬和践行。
作为2024年大国工匠培育对象之一的全国人大代表,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货车分厂电焊特级技师、高级工程师王海表示,当前,我国正处于从制造大国、建造大国向制造强国、建造强国迈进的关键阶段,亟须培养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为此他建议成立国家大国工匠学院,使大国工匠培育对象和达到一定水平的产业工人得到更系统、更全面、全方位的培训,为国家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王海表示,成立大国工匠学院是培养大国工匠、产业工人、高技能人才、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举措,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
在具体建设实施方面,王海建议,一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加强大学与行业龙头企业深度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创新课程体系,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设实训基地,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无缝对接。利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培养方式,鼓励大国工匠参与科研项目,提升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加强与发达国家职业院校和企业的交流合作,引进国际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和资源,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技能人才。加强与企业合作,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到企业参观调研,了解前沿科技,理论联系实际,完善自己的科技成果。
二是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采用合作机制,可借用顶尖大学的教学资源,邀请院士和老师授课,紧跟国际、国内、行业科技前沿,培养符合时代特色的大国工匠。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行业影响力的卓越工程师、技术人员、劳模、大国工匠、技术能手担任专兼职教师。定期选派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和实践教学能力。建立健全教师评价和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创新活力。
三是建设一流实训基地。按照国际一流标准建设实训基地,配备先进的设备设施,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与企业合作,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满足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利用AI、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建设虚拟仿真实训平台,提升实训效果。
“希望通过建立国家大国工匠学院,培养一批具有高超技艺、精湛技能,能够在关键领域、关键环节发挥重要作用的大国工匠;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技能大师工作室,形成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示范效应;构建完善的产业工人培养体系,为制造业、建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的人才保障。”王海认为,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大国工匠学院一定能够成为产业工人才培养的摇篮,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来源|中国建设新闻网